BACK

投資孩子的童年

徐蕙芳 老師

  所謂的「投資」,按照牛津字典的解釋乃是將時間、精力、或金錢放在你認為值得的事務上,並期許得到成功或更多的獲利酬報。當了媽媽後,我為孩子的童年時段作了兩項抉擇,有人或許以為是犧牲,但我卻認為是能期待回饋的有效投資──離開職場,作專職媽媽;另外則是不看電視。 

很多人都以為全職媽媽是容易扮演的角色,十分輕看其中之份量。記得過往工作時,我曾參與某輔導訓練課程,主帶的資深教授在一次剖析人格特質時提及:我的『內在小孩』(Inner Child)蠻強壯,除較能經得起挫折考驗,亦較能信任他人。她特別告訴我──能信任人,是一種難得的能力。回想起來,自己除了在常態環境中成長之外,比起許多我的同學幸運的是,我並非一個鑰匙兒,無論什麼時間放學,我總能回到家中就看到母親。雖然家母從未受過正式教育,也不擅理家育才,但她往往讓我回家時就能立即瞥見,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注入極大的安定感!這也是我願意為孩子離開職場的最主要原因。 

談到投資,自然得先付出些代價。在一份薪資養全家的考量下,全職媽媽首當其衝的就是必須節省開支。打個比方,當我小姑獨處時,用的是某大型百貨公司的高檔專櫃才供應的保養品,結婚後改用一般百貨公司專櫃品牌,而現在用的是任何超市皆有的開架式產品;衣著也是盡量精簡,過往花錢不眨眼的採購模式,改為錙銖必較的盤算。除了外在的簡樸,全職媽媽可能會擔心的是──與社會的脫節。許多前輩提醒我:孩子不會瞭解媽媽的苦心,等他們長大成人後,很多都輕看母親知識的不足或能力的落後。我相信許多全職媽媽的確面對如此難堪的委屈,覺得離開職場除了放下工作,也意味放下了前程,辛苦了半輩子到頭來還接受孩子的奚落…。 

嗨,媽媽們,讓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不管我們選擇作職業婦女或全職媽媽,只要生下了孩子,我們就有教養的職責。我認為教養的前提,莫過於『態度』,孩子不是長大後輕看窩在家裡的媽媽,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學到對人處事的態度與價值觀所致。有個朋友告訴我,不僅孩子小的時候她和孩子眼目交接的溝通,日後無論孩子個頭多大或手頭多忙,和她說話時就必須目視著媽媽,因為這是基本的尊重,難怪她兩個孩子在外落落大方、談吐合宜,因為自幼就養成對人尊重的態度。兒子才上小學,在說、聽、甚至讀英文的能力已開始凌駕於我,有幾回還取笑我,這是必須立即糾正的,因為他妹妹正在旁有樣學樣。此外,我們對自己的態度也很重要──「學海無涯」不僅是在校生的認知,也是我們終生的職志。勇於向前、堅持不懈的學習態度,不僅造福自己、贏得孩子的尊重、為〝再出發〞儲備能量,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奠基終生學習的積極態度。 

另外,我們老中常被「從一而終」及「職位貴賤」的狹隘職業觀限制,所以過往大學畢業生作清道夫、研究所畢業後開計程車總被視為新聞,其實在這個日趨多元又競爭的社會,只要是正當工作,白領或藍領都應同受尊敬;在美國,每位專技人員平均一生總有三次以上被老闆請辭的經驗,在過度期的轉折也是另一種體驗的學習。外子有位好友具兩種專業文憑及博士學位,也曾有兩年在家待業的經驗,因為他過往擅長的專業領域已全然移轉到其他國家,最後乃是利用待業期的轉行進修才找到新工作。所以,當一名專職媽媽並不代表放棄前途,不放棄進修、不停止充電總能為我們的再度就業把握契機。而我也真見過多位家庭主婦的再出發,因個性謙和、做事幹練且能吃苦不抱怨,深受老闆器重。 

其實,做一名全職媽媽最大的挑戰,我想大概是自我價值的肯定。社會潮流總認為會賺錢的人較具社會地位,營運公司最重要的是業務或銷售部門,同理推之,家庭中有收入或收入較高的人份量較重;雖然大家都知道若無高品質的產品及有效運作的行政部門和清晰明確的財務管理,再靈巧的業務天才也不能締造長久的佳績,但一個不懂自我肯定的全職媽媽很容易在錯誤的價值觀中迷失而退縮。我個人在這部分也曾陷入低落,加上生理疲憊而與憂鬱症擦肩──請記得,這是我們自己的抉擇,家中每一個成員都有等比的重要性和存在價值。舉個小例子,有回我在一次採購中因〝特價〞而超出預算,外子半開玩笑地說要扣我菜錢,若是以往我必定大為光火,不計鐘點、沒有薪資又全然付出,僅希望省點錢而先多購些全家均用的民生物品,竟然…但肯定自己抉擇的我,則開心地拍手應和「那下週我就不用開伙囉!」我們的重要價值,自己要能肯定,而不是維繫於他人的評論。 

至於電視,當今實在難以找到不被它吸引的人,我是凡人,自然也不例外,有了孩子後,我先請外子停掉有線電視台,我最喜歡的新聞節目在無線電視台亦足夠我觀看。只是看了電視就很容易耽誤對孩子的照料,就像上了電腦的網路一樣,時間變得難以掌控,所以我決定忍痛放棄這兩項休閒活動。其實,外子是鼓勵我從好的節目中學習英文及此地的文化背景,而朋友們也匪夷所思:沒有電視及網路,如何能學習?怎可能不與社會脫節?無論如何,我是為孩子的童年投資,並不代表永遠不再接觸。在山不轉路轉的情況下,我發現收聽廣播節目一樣可以學到許多新知識,而且選擇的空間並不亞於電視,邊聽邊做家事,感覺時間運用較易拿捏。然後,因緣際會參加了個婦女查經班,這幾年和老美太太們相處,補缺了練習英文的機會外,另又和她們學了不少本地的育兒和保健妙方──身為家庭主婦雖接觸的空間有限,只要不排斥學習,順勢而為的學習管道總不會短缺。 

跟您分享這兩項投資目前所斬獲的利潤吧:簡樸的生活,讓我身心更覺自在;舊衣新搭,不僅符合環保概念,也時時提醒自己身材不過度走形;而孩子呢,很享受家中的時光,也頗會為課餘閒暇找樂趣,從放學回家到上床前都能安定又盡情安排空檔,鮮少抱怨日子無聊或老想往外跑。過往,兒子每天會看半小時到一個鐘頭公共電視台的兒童節目,進入小學因寫完功課已錯過兒童節目的時段,所以僅在週末觀看一兩個卡通節目。您是否驚訝孩子怎麼會不愛看電視?不,他們很愛看,只是不迷戀。兒子在幼稚園時曾問「為什麼我只能看一個卡通,不能看很多卡通?」我向他解釋,已看過最喜歡的電視節目,若再多看,就不夠時間玩像拼圖、樂高等等他喜歡的活動,他雖年幼,卻能接受這道理,因為媽媽以身示範,極具說服力。 

我相信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作全職媽媽,但有了孩子後,是否能將工作的順位往後移呢。當孩子進入青少年的狂飆期,我們能否陪伴他們穩健地渡過,就端視親子間的信任度,屆時也一併考驗我們在其童年最具影響力的黃金時期所作的投資效度。

(曾載於蒙特梭利雙月刊第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