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居家的管教

徐蕙芳老師

    朋友從電話那頭傳來的聲音顯得十分沮喪,向來乖巧的孩子突然變得頑強忤逆,在學校和大孩子爭吵出言不遜,對老師的訓教充耳不聞,甚至當她拿出家法預備處罰時,還從她手上硬行搶奪,才剛離開學前教育的孩子不知為何有着青少年般的叛逆?「我苦口婆心和他溝通講理,那知他先聲奪人,不斷頂嘴。一點都不甩我!」「我看了許多書,各家說法都不一樣,也不知該遵循哪一套理論?」友人低落的語氣,透露出許多時下父母親的無奈─「我一直努力遵守『愛的教育』,不知為何孩子竟變成這樣?」

 

過往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也曾走過這般迷惘的徬徨路,就算有熟稔的教學經驗,遇上角色、情境的變更,仍難免手足失措的慌亂。「妳的運氣好,生的兩個孩子都乖。」有時在外面碰到其他家長,會羨慕地如此說。是的,然而好運背後仍須不斷的努力,這也是我和那位受挫好友分享的心得:居家管教。

 

    談到居家的管教,別太快連想到責打,那只是懲處的方法之一。猶如前述的那位朋友所說,我們要遵循『愛的教育』,然而「凡所愛的就必管教」,之所以要管教孩子乃是出於愛的動機,因為管教的核心就是『愛』。但在執行之前,首先得先和孩子「約法三章」,事先的聲明可幫助孩子清楚界定行為的範疇及瞭解『前因』和『後果』的關係,也協助父母不感情用事,避開衝動來執行常規。如果某些狀況出於突然,過往未曾發生,那麼就請立即聲明『再犯』會導致的結果。一旦有約,就必須確實施行,從觀察中我確認:孩子最敬畏的並非打罵兇猛的師長或父母,而是「說到做到」、「一諾千金」的長輩,有信用的父母不僅為自己樹立了管教的權威,也建塑了孩子心底的安全感,所以每個居家教育的執行者,一定要從「言行合一」的前提下來努力。因此,千萬要小心你說出口的話語,惟有做得到的允諾,才能為您贏得尊重。

 

『居家管教』的方法,不外乎懲戒和獎勵兩種。通常對孩子的品行教育,我們務必嚴格把關、確實懲處,像我家孩子最被要求的兩件事,首為「誠實」、另是「態度」─「說謊」是懲處最重的過失,「錯誤的態度」是必須反覆調教直到歸正為止。為求端正孩子的品性道德,我常用嚴肅、認真的告誡或懲罰的方式嚴格管教,來加強他們的印象,因為品格教育最佳時機大約是六歲之前,一旦進入小學後,父母的影響力和介入的機會就逐漸式微,等您在孩子進入青春期發覺不對勁時,所花費的功夫可是教導幼兒的難估倍數。當我們輕忽自己的管教權柄和影響力,無疑就是將自己孩子的道德品性交付媒體、網路、甚至他的同儕管理,這是何等的危險!至於父母期許孩子擁有的進食良習、學業成績、才藝表現、或體能發展等,我建議採用鼓勵的方式作為正向的加強,每當孩子有可取的表現時,比方作業中某個字寫得漂亮、打預防針沒哭很久、用餐時間會自行關電視等等,請不吝於給予讚賞或鼓舞,您將發覺他們會在您的期盼中有正面的進展。

 

實施居家管教時,請務必把握『當下』。特別是孩子言行失當、偏差時,立即的糾正效果最好,即或在公眾場所,也能將孩子拉到較安靜的角落,面對面、眼目交接地告誡;包括期待孩子能繼續持恆的好行為所給予的口頭獎勵或讚美,也要及時表達,猶如心理學的實驗証明:『延宕』只會錯失最佳果效的良機。

 

由於我是晚婚生子,兒子是年邁公婆的第一個孫兒,寵愛自不在話下,每回我管教孩子時他們均因不捨而加以干涉並代兒子找尋各式藉口辯解回嘴,儘管兒子當時仍年幼,卻已深諳在縫隙間悠遊,讓我困擾不已。多虧同樣從事教育工作的家姊提醒:不管任何人提出任何意見或建議,將來真正要為孩子負責的人仍舊是我,所以我便決定面對壓力,堅持執行對兒子的管教─對一個下定決心的人,無論被批評或受責怪都不是放棄的理由。因為如箴言所道「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

 

以往在職場時常受邀參與親職講座,那時我還挺得意台下的聽眾經常是高學歷或職有專精的家長,為人父母後,我才警覺自己所知有限,而過往那些優秀又虛心的聽眾就成為我現今效法的楷模。除了因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外,這個世界實在廣闊,而人生也真有學不完的功課,但這豈不正是身為萬物之靈最有趣之處?當我們跟隨孩子成長的腳蹤,一路學習更新變化的閱歷,作一個『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家長,不僅可以避免成為「只會拿棒棍打喝孩子、凡事只有『想當年』、讓孩子口服心不服」的假權威,更可以真正支持孩子面向未來,成為孩子一生的祝福。

 

    談管教,仿似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更有人認為是「扮黑臉」,然而請將眼光眺望遠處─「管教你的孩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愈早開始督導孩子的態度,就愈容易把握管教的要領。否則等孩子真正進入學齡階段,有時候,別說責罰孩子,單單指正,孩子就擺出不耐煩或傲慢頂撞的模樣(像我兒子曾因不服管教要告我違法,好在我略略知曉兒福法而能站穩立場),千萬別動怒或輕易放棄,成功是屬於能堅持到底的人。我在公眾場所見習過不少家教良好的美國父母,他們糾正孩子的錯失時,既未發脾氣、也沒將說話的音量提高,只是輕聲複述該做的事,且耐心堅持、等候,直到孩子改正為止。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今天咱家兩個孩子放學後會自行寫功課、自己閱讀圖書館所借的課外書籍、幫忙掃地澆花摺衣、不挑食、不看電視、不眷戀電玩,並成為其他家長歡迎的客人,孩子從他人肯定的回應中確認父母何以管教他們,也進而增加對父母的信任─這是我樂於推荐居家管教的原因。

 

(曾載於蒙特梭利雙月刊第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