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從數算恩典開始

徐蕙芳老師

    前一陣子和女兒同學的家長閒聊時,才發覺咱們有一樣的信仰,有一對年齡相仿的兒女,在差不多的時間動過相同的手術,同樣採取運動和食物療法來調理身體,但身為職業婦女的對方理應比我更為忙碌,卻見她容光煥發、精神抖擻,體力也不輸常人,在交換心得之餘,她說:「大概是我想得開,一直都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吧!」是呀,有句名言不就說道「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老實說,每個人都喜歡和心情開朗的人相處,對於那愁眉不展或抱怨連連的人總希望能保持些距離。現代人懂得藉著各種娛樂活動尋找樂子,讓自己快樂,然而,當環境變遷或時間拉長時,又有多少人能把握住那份開懷的感覺呢?最近在世界各地的天災人禍不斷,能源持續上漲,糧食又因氣候變異而逐年減產、日漸增價,想到種種現實面的潛伏危機,心情真的不容易提昇起來不過,『人類』是極富潛能的,我們對食物的口味可以轉換,對於嗜好可以改變,至於處世態度,當然也有調整的可能。

 

相信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而且樂觀,常常喜樂、笑口常開,那麼,您為孩子提供的成長環境又為何種型態呢?我們知道:在被鼓勵中長大的孩子,他就學會了自信;在被認同與被接納中成長的孩子,她就學會了珍愛自我和接納他人;在受肯定和讚賞中成長的孩子,他就學到欣賞他人。只是,除了明白道理之外,我們當如何把已曉得的認知化為生活中的具體行動呢?這或許就是主張『活到老、學到老』的原因吧,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無暇的,每天忙於張羅孩子的『食衣住行』外,我們真的需要有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預備,才可能在『育』和『樂』兩方面得以有建設性的栽培。

 

在孩子晚間睡覺前,除了床邊故事外,我和他們常在熄燈前一起禱告,首先反省一下,為今天所做不好的事認錯(可說出來或靜默在心),接著我們就為擁有的感恩,剛開始完全不覺得有啥可以感恩,到現在兩個孩子每回都可立即數說十項當天值得感謝的事情──「感謝神,我有房子可以住」、「感謝神,我有衣服穿」、「感謝神,我還活著」、「感謝神,我今天有吃早餐、午餐、晚餐」、「感謝神,今天沒有下雨」、「感謝神,今天下雨了,所以不用澆花」、「感謝神,今天沒有發生地震」、「感謝神,我有爸爸和媽媽」……這些不足為奇的平凡小事,都是他們常掛在口中的恩典,有趣的是,每每數到第五、六項時,兩個孩子就忍不住笑了出來,這真是一段氣氛扭轉的快樂時光,孩子從過往想不出來到現在流暢地數算自己得到的恩典,雖不確定他們是否因數算恩典而覺得幸福,但這個例常活動卻真帶給他們睡前好心情。

 

很多時候,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去練習我們指定的活動,如果我們以身作則參與其中的練習,效果絕對大大的不同。除了讓孩子數算自己蒙受的恩典外,我私下也常練習,所以有回我一口氣數出二、三十件當天值得感謝的事,孩子們瞪大了眼睛,一則心服、另則驚喜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可以感恩的好康!對於出自傳統又保守的家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嚴肅的家教造就我杞人憂天的個性,但在常常數算恩典的練習裡,卻幫我建立了感恩的心,這不僅協助我除卸內在的緊張,也引導我不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够了。

 

另外,從不同的角度來數算恩典,也是種水平式思考的機會教育。比方說:「今天下雨又塞車,可是我們居然沒遲到呀!」「今天身體不舒服,又拉了肚子,但感謝神,下午睡過覺就好多了。」「下課在操場摔了跤,還好只是磨破皮,擦過藥就沒那麼痛了。」除了順境的恩典,逆境也是可以感謝的,不僅訓練孩子的逆向思考,還可以拓增孩子們的度量胸襟,培養豁達的人生觀。我認識一位長輩,在換腎十六年後(換腎者常年吃抗排斥藥物,身體十分虛弱)被診患有胃癌,切除患處手術後醫生仍要求她作化療,在探視時我捨不得地掉下淚來,但開朗的她反倒安慰我:「化療的副作用我一樣都不缺,但感謝的是:這些副作用沒有一併全來,每次只承受一種,我還捱得住的。」這長者深諳感恩之道,她不僅勝過病魔的挾制,常保喜樂的心,也為她贏過死亡的恐懼,她告訴我每多活一天都是領受的恩典!如此豁朗、寬闊的胸襟真真讓每個和她接觸過的年輕一輩受教頗深。前些日子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後,有些劫後餘生的農民禁不起終生基業的毀損而自盡;而美國才剛發生有史以來最浩大的密西西比河洪災,也有些災民划著小筏巡視淹沒的城鎮和家園,他們甚至帶著魚竿苦中作樂,並笑著告訴記者:「事情沒想像那麼糟,因為你至少還可以釣到新鮮的活魚!」─面對災難仍能笑看人生、擁有喜樂,這絕非偶發或短時間就能營建的心靈資產。

 

孩子的童年時光就屈屈數年,但是,這段短短時間所扎下的根基會影響他們終生之久。除了關心孩子的智能發展,也請多關懷他們的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是否您也願意帶著孩子,每天撥出十分鐘用感恩的心數數擁有的恩典,您和孩子一定會有驚人的發現!因為,我們常為沒有的而祈求,卻鮮少為擁有的而感謝,而該感謝的實在太多了。當我們能常常數算自己蒙受的恩典時,金錢和物質換取不到的喜樂,就會常常造訪咱們喔!

 

(曾載於蒙特梭利雙月刊第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