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建塑一雙『美麗的手』

徐蕙芳老師

我們的思想會決定採取的動作,動作形成的行為演變為習慣,而習慣終究影響到我們的命運.,這句耳熟能詳的警語除了「知道」之外,是否也曾協助您省思自己的價值觀和習慣所帶來的影響力?

 

從小到大,我一直不是外觀出眾的人,惟一值得自豪的就是有一雙漂亮的手,白皙修長並勻稱的手指曾為我帶來『手演員』的美號,也因如此我十分愛惜自己的雙手,非不得已總盡可能地維護保養。大學期間曾有機會和一位功夫高超的「拳頭師」學習推拿的絕技,當師父要求我每天自行抓綠豆及握椅把數百下奠定足夠的指力和握力基礎,我問道須練到何種程度才夠格學習推拿?師父便秀出他渾厚有力的手掌,當我看到那粗碩的指頭,幾經掙扎,終究還是放棄了。

 

結婚生子,加上孩子過敏多病,忙不完的家事和反覆為生病的孩子按摩身體以舒緩不適,在不知不覺中我那雙白嫩亮眼的美手已變為黝黑粗糙、關節變形的阿巴桑老手,偶而低頭瞧見,總不免噓唏傷感直到有一回和家妹閒聊到她一位好友的媽媽對於手的美麗給予孩子的教導時,我才恍然大悟─「她媽媽從小就教導他們:會做事的手就是美麗的手!」難怪這位好友的一家人,個個吃苦耐勞、勤奮好學,雖經幾番經濟蕭條輪轉,無論換行轉業,她的每一位手足總能在波濤中站穩腳步,臉上始終掛著恬然又自信的微笑。這也讓我想起多年前一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詞:『認真的女人最美麗』,腦海回憶起廣告畫面中各行各業努力不懈的女性面孔,的確,他們將美麗的定義放置於實質的內涵而非短暫的外貌。

 

重新認識『美手』的定義,讓我少了一份自憐的唉嘆,也提昇我教導孩子的視野─引導孩子從外在修飾的焦點轉移到內在實質的涵養。當女兒在起床後自行摺疊棉被,我就以讚許的口氣述說她的努力「哇,妳用自己的小手摺被子呀。」當兒子幫忙整理好客廳時,我就藉機在朋友面前稱道:「我家的客廳可是我兒子幫忙整理呦。」當大姑遠道來訪,我也不忘肯定孩子曾有過的付出,告訴他們的姑姑:這兩個小朋友是我的小幫手。當然,孩子做的實在不及我期望的標準,我必須常常提醒自己:注目他們付出的心意,允許過程中的不完美,並減少不必要的評價和過度誇張的讚美。通常,用嘉許的語氣述說孩子所做的事情,對孩子就是最好的鼓勵。我們不需要太多誇大的讚美詞或和他人比較,比方說「你最棒了!」「你比某某還要好!」有時這反倒會增加孩子的負擔,我們只要將焦距放在孩子自身上,譬如:「你進步了」、「你這次比上次摺得整齊喔」、「你小手拿的筷子越來越穩囉」、「是哪個人的能幹小手幫我的廚房掃過地板了呀?」然後您就會發現,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意願就會不斷地被您提昇起來。

 

蒙特梭利博士也是提倡重視兒童『手』的教育之知名學者,她的著作曾提到「人類的手是跟從他的智能、他的精神生活和他的情緒,而手留下的痕跡正顯示了智能的存在」,她說『手』是心智的伴侶,經由手創造了文明,每當我們發現人類手工藝品的軌跡時,就能從中窺見當時的精神和思想。所以在蒙特梭利學校裡,處處可見提供手練習的各種活動,因為心智刺激手的活動,透過嘗試和練習才能增進能力的發展,當孩子能將他的動作能力運用到生活的環境時,有助於兒童人格朝向健全的發展。蒙特梭利博士認為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必定與手的活動的研究密切關聯。我也從觀察中發現到,當孩子會運用自己的雙手分擔家務和在日常生活中照顧自己,他們除了較為獨立外,也較容易建立自信心。

 

此外,『美麗的手』也是雙懂得分享的手,在人際互動中所謂的『分享』,包括了手心朝下的『給予』,以及手心朝上的『領受』。大家都知道「施比授更為有福」,但是該如何施予不帶著驕傲、不讓接收者覺得難堪,是值得我們花心思教導孩子的,而如何從他人別處學習謙卑又不失尊嚴的領受,也是一般人較易忽略的功課。在今日的『地球村』,人們互動頻繁且密切,引導孩子以『將心比心』的原則,不卑不亢、因時制宜學習接收和付出,讓『美麗的手』藉著『分享』來表達情感,結交真友誼。

 

不同的價值觀會為相同的名詞字句帶來迥異的成效和影響力,從外觀、表像所定義的『美麗』,只能帶給孩子浮浮沉沉、視覺定奪的短暫衝擊及感受;倘能從思考的深度及內涵的廣義來解析,美麗則是長久雋永、馨香滿溢的生命力。當我們栽培孩子的雙手時,除了外觀的整潔亮眼,更是為他們贏取終生福份的專注、耐挫、不懈並寬厚的處世態度。

 

請花些心思引導您的孩子建塑一雙美麗的手。

(曾載於蒙特梭利雙月刊第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