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趣談幼兒的如廁學習

徐蕙芳 老師

正如蒙特梭利所說,孩子從斷奶開始,便開始邁向“獨立”的冒險之旅,舉凡他的各項行為發展,包括翻身、爬行、走路等等,都是為了能成為獨立的個體而出於孩子本能的主動努力。然而在諸多的成長活動中,大概只有如廁學習,多來自成人的要求而開始。 

以往我在園所協助幼兒的如廁練習上,向來只傳捷報,又曾幫助過數位好友的孩子跨越關鍵性的障礙,總認為幫學步兒的孩子脫換尿片是件輕鬆平常的〝小事一樁〞,直到自己當了母親,才在自己有限的認知上又拓展眼見,因為兩個孩子都不是在我的預期內完成。 

在幼兒園裡,通常都備有為孩子設計的專有袖珍馬桶和便池,加上觀摩的對象眾多,孩子很容易在耳濡目染中輕鬆學會。此外,台灣整體的大環境也較能包容、接納幼兒學習如廁的過程可能發生的狀況──比方說,大部分的住家地板是比較容易清洗的地磚或塑料,浴室地面亦設有排水口;出門在外,偶見一個神色緊張的媽媽帶著幼兒跑到樹下小解,大家也多心照不宣的〝瞭解〞。所以我發覺台灣的孩子大多能在兩歲前順利脫換尿片,完成如廁學習。 

反觀我目前所居住的環境,可就迥然有別,在這裡大部分的幼兒園只招收已完成如廁學習的孩子,也就是說,除非送入少數接受學步兒的學校,許多孩子都是在家自行學習。美國住家的廁所地面幾乎都沒通水口,有些人甚至在廁所地面鋪設地毯,室內也多鋪以地毯,您可以想像在這裡急於訓練孩子學習如廁的媽媽心情嗎?而且美國法制嚴謹,想在公園、停車場等公共場所緊急解決孩子的『快憋不住了』,得小心隨時會接獲罰單喔,最穩妥的方法,就是出門時給孩子穿尿片或紙褲子,這種種的受限也自然會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 

兒子滿一歲半時,我就急於幫他如廁訓練,希望能把握到18-20個月的如廁敏感期,奈何忙了半年多,仍不見任何果效。在他滿27個月時,我帶他回台灣娘家,母親笑說台灣沒有這麼大的孩子還在包尿片(難怪當時兒子穿的紙尿片是台灣最大的尺寸),隨即拿了一個附卡通圖案的塑製臉盆放在廁所地上,讓他瞄準、方便。嘿,當天立即奏效,三天後便大功告成。回到美國,大家都稱奇有這麼小的孩子不需穿尿片。回想起來,每當穿上學習褲(即局部增厚的棉布褲)的兒子在家中失控時,我便慌張地擦擦吸吸,深怕在地毯留下永久的異味,而同樣狀況在外婆家卻是不慌不忙擦拭清理,我想兒子會比較放心〝噓出來〞,加上外婆用了色彩鮮麗的漂亮盆子增添了如廁吸引力,即或大號失控,外婆也見怪不怪地輕鬆料理,所以也自然能迅速收效。 

女兒一歲半時,我也是汲汲於把握如廁敏感期,每半個鐘頭就帶她去坐馬桶,努力了一兩個星期,眼見就要收效時,女兒突然情緒反彈,拒絕坐小馬桶和穿學習褲,由於氣候寒冷,加上她已持續數個月感冒生病,我終究熬不過她的倔強!延晃半年多,想借助身經百戰的外婆而帶她回台訓練,沒想到仍舊失敗,又過了數月,眼見就要入學了,心急的我突然心生一計,頻頻帶她參觀即將就讀的學校,這招果然見效,渴望學習的她終於激發願意配合的動力,得以在開課前順利甩開尿片。 

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媽媽都會碰到:孩子常常在把尿時,等候半天毫無動靜,才一踏出廁所就唏哩嘩啦釋放出來,次數多了,惹毛了大人,不禁懷疑孩子是故意搗蛋;另外就是已經學會自行上廁所的孩子,因為貪玩而失控,在玩具邊撒了一地類似狀況常常會造成親子衝突,甚至孩子因此而挨了打。其實,容我替孩子說句公道話,幼兒練習如廁必須透過神經系統掌控相關肌肉,剛開始的確不容易,尤其是諸多發展仍未成熟的他們,極需大人的體諒來增加信心,使其從聽見指令到掌控局部括約肌的歷程得以儘速縮短。過去我從理論上知道這點,婚後二次的剖腹產經驗,特別是拔除導尿管後重新學習如廁的短短過程,可讓我深刻體驗到孩子在這方面的難處!所以,對於神經體系仍不成熟的孩子,在專注某事(玩樂)而〝顧此失彼〞地撒落一地,請別誤以為他們是偷懶或故意惡作劇,許多曾經驗產後尿失禁的媽媽們一定能體會這種『說時遲那時快』的無心失控。 

過去在園所工作,曾碰到一個未滿兩足歲的孩子常帶著黑眼圈上學,問詢才知這個孩子因為夜裡尿床,被爸爸罰站而導致睡眠不足,以前我十分心疼那個小可愛,身為人母後,我也明瞭家長在一整天工作後仍需在夜裡忙孩子的心情,那真是體力、耐力與毅力的考驗。當孩子白天已能自行上廁所,是否就意味他夜裡也能控制膀胱的肌肉或自行爬起來小解?很多家長告訴我,只要晚上少喝點水,睡前記得上個廁所就沒問題了,就算“出粹”,打過幾次屁股後,孩子便能謹記在心,有不少朋友和我都有夜半夢靨驚醒而起床如廁的經驗,不知是否與這種訓練方式有關?無論如何,至少我確認的就是,對於幼時體弱多病的兒子,這種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也曾向他的小兒科醫生詢問過,他笑談道:一個外表鮮紅亮麗的蘋果,必須等到內部真正的成熟後,方能免除酸澀而有香甜的美味,當孩子預備好了(When he is ready),自然就能甩開尿布。所以我接受朋友的建議,直到他可以連續數夜維持尿片的乾淨,將近四歲時才真正告別尿片──如此免除他夜裡因尿濕而感冒外,亦避開不少親子摩擦的緊張。 

另外,我也曾碰過一個滿週歲前就完成如廁訓練的孩子,她的父母常向其他羨慕的家長分享訓練的秘訣,只是我和帶她的老師都感受到她比其他孩子來得焦慮、不穩定,在她過一歲半後果真情緒大為反彈,剎那間大、小號均呈告失控當孩子還沒真正預備好就勉力為之,所收之果效可能並非真正的成功。 

老實說,孩子在學習如廁的這段時間並不會太長,卻再再考驗父母的修養與毅力,就如兒子的醫生所說:沒有孩子學不會上廁所的,讓我們面對孩子〝個別差異〞的過渡期,也學習用『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相信,凡事忍耐』的態度陪伴他們邁向穩健的獨立。

(曾載於蒙特梭利雙月刊第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