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我家的「慢」姑娘

徐蕙芳 老師

女兒出生的第二天,兒子已感染到兇悍的流行性感冒,當時的我並不知情。由於擔心過敏體質的兒子發生狀況,雖才接受剖腹產,在日以繼夜的自行按摩和復健運動努力下,我爭取到第三天上午出院,只是左等右候總瞧不見外子,原來他必須先帶兒子到醫生那兒報到。更想不到的是,兒子此後感冒不斷,當時他那年輕的小兒科醫生屢下重藥,兩個月內竟換了六、七種抗生素及各式強效的止咳和化痰藥,兒子生病的狀況沒改善,原本就不強的免疫力更破壞無遺,進而持續兩年的西藥不斷,且引發氣喘及鼻竇炎、習慣性鼻出血等慢性疾病……走筆至此,想告訴您的是,我這個女兒打從出生,就免不了被疏忽的過程。 

由於兒子頻繁發生的狀況,對於女兒除了餵食、沐浴梳洗、更換尿片等基本的保育照料,疲憊的我實難抽出多餘的心力為她作更多的啟蒙引導,雖然在接觸的過程中我儘可能從眼目交接和她說話或唱歌給她聽,但更多的時候我總是默然祈禱:不要因自己的睏盹和疲乏而失手將她給摔著了! 

女兒個子格外嬌小,還未滿月就被哥哥感染重感冒,持續多日的咳嗽僅在餵食母奶時稍得休緩。而往後三年多的日子,她總難逃被哥哥傳染各式的感冒。又因身為老二,她的童年就註定要配合哥哥──不管是喝奶或更換尿片,當哥哥突然嘔吐、鼻血驟然噴出或因高燒而有的強烈不適反應,我都得立即將她放下;由於家中沒有幫手,無論寒暑或晴雨,哥哥上學、看診、或參加游泳等鍛鍊課程,她也沒有不出席的理由,所以嬰幼兒極需的睡眠也往往被打攪不得安憩。老實說,我打心底的不捨,然誠如一位德國老太太真懇的勸慰:別擔心,孩子自然有自己的辦法吸引你的注意力。可不,女兒在發展上的慢步調,讓我不得不重新調整自己注意力的分配。 

首先,我發覺女兒滿六個月時仍不會翻身,那時有個朋友比女兒大一個多月的兒子已滿地爬了,所以朋友嚴肅地提醒我正視此問題,必要時得到醫生那兒作確定的診斷。於是我勉力擠出時間,先幫她強行翻身,藉著『趴臥』的姿勢練習背脊的力量,並參考嬰兒按摩的書籍和筆記挑選合適的親子運動,經過半個月的努力,從開始抗拒練習的哭泣到習慣成自然,她總算能自行翻身。接著,就是一段看似漫長卻有價值的爬行時期,一般孩子大約一歲或是更早就能站立扶行、甚至不靠扶助物就自行走動,過往兒子滿八個月大亦已扶物前行,但因接受過「早期療育」訓練,得知幼兒爬行對神經系統發展的重要性,我決定不催促兒子練習走路。昔日我刻意挪移傢俱擴大兒子爬行的範圍來延長練習的時間,他仍在一歲時自行學會走路,但女兒到了一歲五個多月仍停留在爬行階段。在這段爬行期除了和她的小兒科醫生討論外,我也更加仔細觀察她的脊椎發育和大肌肉的協調運作。看著女兒踽踽爬行,我們難免擔心掛慮,可是就在外婆幫她買了一雙舒適又合腳的新鞋後的第三天,她放手獨行,而且越走越穩。那雙新鞋穿的時間雖短,卻發揮跨越瓶頸的最高價值。 

滿兩歲的女兒,除了簡單的爸爸、媽媽稱謂和偶而少有的嗯嗯阿阿,大部分時間都安靜不語,我留意到她語言發展的遲緩,反複察核她與人互動的社會性發展有無自閉症狀。然後從小兒科、耳鼻喉科及聽力檢測等專業醫師的檢驗及意見中,拿捏該掌握的方向。有位朋友看我這般忙著,也替她發音不夠清晰的兒子作了相關檢查,居然發現兩歲半的孩子聽覺系統有先天障礙,而及早以手術治療並作語音矯正。然除了舌繫帶太緊(Tongue Tie)外,女兒各方面均屬正常,小兒科及耳鼻喉科兩位醫生都認為女兒的狀況未明顯影響生理,是否需要手術切治乃在於父母的決定。哇,這回可真考倒我了──有人認為再觀察兩年才作醫療的抉擇,但此時正值語言發展的精華期,有些孩子過了四歲才接受手術,卻已形成錯誤的發音習慣,終生帶著不精確的語腔,有些還因同儕嘲諷而有心理障礙;也有人覺得切開舌繫帶是最小的手術不過,快刀斬亂麻,掌握矯正先機至關重要,只是再小的手術也有失敗的風險,而我身邊就有發生的實例。 

老實說,從事幼教多年是該有判斷的依據,但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實在沒有冷靜的客觀分辨力。面對四圍紛至沓來的不同意見,除了禱告,真不知如何為是?倒是外子每天趁著幫女兒刷牙盥洗的機會,以遊戲方式讓女兒模仿他舌頭上下左右及前後伸縮等活動,來幫忙她延展舌繫帶的彈性。慶幸的是,三個月後我帶她回台探親,擅長兒童語文教學的大姊幫女兒檢測後表示,她雖仍無法掌握到舌前音的要領,但不妨稍作等候,鼓勵我像外子一樣以遊戲方式幫助她練習舌肌肉的運作。當兩歲九個月的女兒進入蒙特梭利學校之前,我仍像對哥哥的模式一樣:不教任何一句英文。和經驗豐富的老師溝通後,她頗支持我的看法,認為女兒在家專一使用中文,不會影響到她在外學習英文。 

三整歲後,女兒的中文有明顯的進步,過了三歲半則漸近流暢。您猜,我用了什麼祕訣?其實別無他法,除了每次和她說話時張大口型、放慢速度,專心聽她每一次的發言,其次就是盡量不介入她和哥哥的互動中,特別是她和哥哥吵架時,除非過度的肢體衝突,我都不聞不問(不動粗的吵架,真是訓練語言應變力的有效方法)。女兒在學校作了近十個月的小啞巴,也突然自行說出了英文,她的老師不只一次模仿其他孩子聽見女兒說話的驚訝模樣,因為他們真不知她是會說話的小女生! 

以往從事教學工作,碰過無數緊張的父母,深怕孩子任何項目都輸在起跑點,或是作了些不必要的揠苗助長行動;偶也遇見信心十足的家長,當老師提醒他們孩子有違常的發展現象時,拒絕接受進一步的醫學檢核。不論是過往從事的教學角度或是今日的家長身份,我想以正式的醫學檢查為優先考量,再多方蒐集相關資訊進行瞭解,對孩子較易給予建設性的協助。倘若各方面的篩檢都未顯示違常訊號,作為父母的我們,就必須以耐性面對問題,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步調成長。國內名動物學家夏良宙教授曾在他的演說中提及自己歸屬智能發展較為遲緩的孩子,儘管連續的聯考失利,多虧他當教師的母親願意忽視顏面問題,沒有責備的全然接納,讓他終能在名大學中獲得博士學位,並為台灣動物界貢獻良多;發明家愛迪生不也因母親願意以耐心引導被老師拒絕的他,我們今日才得以享受到他諸多的發明成品;在此次北京奧運會游泳比賽中創下個人空前、也可能絕後的最多金牌得主菲爾普斯,雖然小時發展異常(過動兒),由於母親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進而發現其個別異鼎的天賦。 

近四歲的女兒今天有許多驚人的進展,比方她能靈巧的運用精細動作:包括精確地握筆、教七歲的哥哥扣鈕釦、自己穿換衣襪裙褲等;她大肢體的協調也受到幼兒體操課教練的肯定而鼓勵參加進階的栽培;說話的語彙和應變亦趨於流暢。雖然她在發展上仍有諸多落於同儕之後,但我一直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為人父母者願否付出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曾載於蒙特梭利雙月刊第79期)